Saturday, July 4, 2009

DIY豆腐脑

周六在超市买了袋手工的鲜豆浆,回去喝了一杯又一杯,最后再一杯时没放糖,而是放了一勺果珍,鲜橙口味,搅拌搅拌就用勺子往嘴里舀,开始的几口还是豆浆味儿,越往下舀发现豆浆的粘度越大,等喝了1/2时发现,剩下的居然变成"豆腐脑"了,而且是鲜橙口味的"豆腐脑",和那种速溶的豆腐脑形态、口感上没有差别,都是絮状物,悬浮着,而不是手工的豆腐脑是成块的,一个整体,撒上白糖,入口柔滑,消暑良品。
奶奶在世时每年都要打好几次豆腐脑儿,因为豆腐脑过滤掉里面的水分就是豆腐了,夏天打豆腐,一碗黄豆儿就可以打出的豆腐脑平均下来每人可以喝两碗,然后送一两碗左邻右舍的。冬天好几碗黄豆打出的豆腐脑儿,每人只喝一点点,其余的做成豆腐,留一部分新鲜的豆腐炖大白菜,剩下的豆腐就是腐乳啦,发酵、暴晒、伴上泡好的剁椒等等,封好菜坛子,开春以后青黄不接时才能够吃,那口感写到这我都嘴馋起来,近几年春节回家都想吃到腐乳、豆豉,可惜家里奶奶走后就不做这些。亲戚家有,但是春节期间都是大鱼大肉的堆在桌子上,这种咸菜是没机会上桌子的,超市里遇到的各种的什么什么腐乳,尝过一次,连罐子都一起扔了,太难吃了。奶奶做的腐乳,软硬适中,没有太多的臭味,下饭的时候,夹碎一小块放在嘴里,醇、绵、香,人间极品。记得奶奶打豆腐的时候,将烧开的豆浆倒进江盆(一种超大的木盆)里面,然后倒入和水调好的石膏,用水瓢搅拌一下,然后盖上盖子一会儿,石膏和蛋白质反应,然后揭开盖子,插一根筷子在里头,如果筷子直立不倒,说明豆腐脑好了,如果筷子倒了有两种可能,时间不够长或者石膏的量不够,这个高中化学里面叫:凝聚现象。因为:豆浆属于胶体,加入电解质产生凝聚现象,形成豆腐脑。但是周六我放的是果珍啊,营养成分里面除了维他命、叶酸、烟酸以外,没有写石膏啊,咋就起反应了呢?难道是上面的酸溶解后成为电解质,于是乎就成了豆腐脑了,高中的有机化学全部还给老师了,有明白怎么回事的人请举一下手,指点一下迷津。
PS:喝了这东西,我第一没拉肚子,第二到现在还没事,不怕死的、好奇心强的可以试一下。如果此方法科学,以后推广果珍豆腐好了,那个石膏豆腐,据说不科学,可是都成百上千年的历史了,还没听说过谁吃那石膏豆腐肾结石或者死亡啥的,倒是听了不少宝宝因为喝了某种牛奶就肾结石鸟。

--
Best Regards
ouyangzi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