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11, 2010

老徐-杜拉拉升职记

书好像是08年晚些时候看的,还是F姐塞给我的,老徐拍的电影,今天才看完,之前老徐的片子一部没读过,blog
从未看过,因为我不追星,看过不由得佩服老徐,人称的才女真不假,电影里头插进去的广告真多啊,和李可的原著也被修改的乱七八糟的了,但生活远不是一部小说、一部电影这么简单,看这片子有些理想化,有些方面比较贴近生活,从片头当代商城外墙的广告,到公交车,这是真实的北京,但生活远比这残酷。ku6下面有影评,看摘要就被吸引住了,思考的、评论的很有味道,这才是个21岁的丫头片子,以至于我开始怀疑女人,应该是文字做的,而不是曹雪芹他老人家所说的:女人是水做的。

下面的影评原文链接:

http://ms-love.zone.ku6.com/viewfilm/5594.html

年华辛辣,你和你的杜拉拉

有人倾羡北京,中国顶级城市里四通八达的地铁,二十四小时的便利店,霓虹灯般的三里屯,传奇般的商业大亨、政客、文艺青年。于是念大学,找工作,纷纷跻身于这里,却也纷纷撞得头破血流。
有人倾羡外企,世界五百强的光环耀眼,朝九晚五工作日,高得惊人的加班费,传说中比食堂好上百倍的工作餐。于是姑娘们脚踏高跟鞋,黑丝袜,高盘发,男士们西装革履,风度翩翩,说着半中半洋的外企话,最后忘记爬过的桑树,丢过的手帕,忘记捉秘藏时躲过的乱坟堆,忘记曾经熟练使用过的家乡话,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的一颗螺丝钉还自以为很伟大。
有人倾羡杜拉拉,典型的中产阶级代表,没有特殊背景,受过良好教育,靠个人奋斗获取成功,有自己闪光的事业与辉煌的爱情。于是一本书苦读十几遍,处处笔记摘抄,一部电影看来看去骂声不绝要看的奋斗史怎么变成了外企办公室恋情外传,只恨自己不是徐静蕾不然演绎杜拉拉比老徐不知道会好多少倍。

生命原本应该是丰饶的沃土,事业应是人一生中开出的最好的一朵花。杜拉拉原本应该是好好工作天天向上的好榜样,徐静蕾再怎么也强过有胸无脑可以算才女一枚。可这个被物化的世界,在人与人,工作与工作的对比中,职场枯燥成每日的勾心斗角,业务提成,朝不保夕的惶惶恐恐。演艺圈中永远有比你年轻的,比你美丽漂亮有身材的仙女们成群结队下凡来。于是,这样一部广告云集的电影,灰姑娘变身白雪公主还顺利遇上了白马王子的剧情,谁信?

一部电影高票房高骂声本身就能说明很多问题,比如这个时代的浮躁浮华浮夸。当杜拉拉这个名字像当年雷锋一样家喻户晓时,"向杜拉拉学习"已经成为职场的人尽皆知的口号。

电影开头,炒掉不正经老板鱿鱼失业了的杜拉拉要在这个看起来无比繁荣,对自己而言却是华美衣裳,镜中花水中月的大城市里重新奋斗,从五百强公司的小助理到秘书到HR,对于杜拉拉来说是水到渠成,付出就有收获,对于焦头烂额的小职员们,杜拉拉的轨迹是一种物理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得排除一切外力,处于一种理想状态,没有风吹,没有摩擦,没有空气,什么都没有。这不是一部让小麻雀白领一夜变成金凤凰主管的职场电影。它远不能告诉你你想知道的全部。它没有义务和职责,在你二十几岁的时候重振你的人生。它给你看一眼浮世绘,你自己的那张还要自己去描绘。杜拉拉们的积极向上,永远斗志昂扬,永远在那里,职场人生的美好的生活,永远在那里。
没有211大学的名头,没有500强的管理培训生基础,没有明确的职场生涯规划,没有过人的履历,这一切都不可怕。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争取,只要你像杜拉拉一样聪明能干善于分析和学习,那么,像可以复制的SOP一样,杜拉拉的成功模式也一样可以复制,你也可以成为职场高手,外企丽人。
这是一个物质的时代,要在这片令人窒息的土地上过日子,需要不懈努力和很多很多的运气,有时甚至要牺牲别人来成全自己。原本在光鲜亮丽的背后,就是褴褛衣衫。电影版的《杜拉拉升职记》本身就像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把焦点放在镁光灯照射的地方,观众所看到的,就是华美壮丽绚烂澎湃,杜拉拉身上不断变幻的世界名牌。对于光线照不到的角落,即便里面有灰尘,甚至有死耗子,谁会注意呢?老徐能对外展示的,别人看到的杜拉拉,还是繁华,而繁华下的沉重,感受不到,拍出来也没有意义。不如去问问身边月薪三千的小白领,她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她可能住在650元一月没有窗户的隔断间,可能每天挤地铁公交上下班,可能每周要吃三天方便面才能在换季时买件不打折的品牌衣。

嫉妒电影里里穿比基尼的泰国旅游,嫉妒电影里的杜拉拉和王老五的恋情,嫉妒那些植入式广告商的巨额投资,而无数个自己却在漫长无聊苍白的职场中,不知不觉地就被剩女宅男。所以现在纷纷躲在最好最坏时代社会压力的名称下,以这样的方式过完青春苟延残喘的尾巴。如果运气陡然降临,想挡都挡不住的升职,最新款的香车,新来的美女同事,温泉五星级酒店,新马泰旅游……这些是什么?就像影片中的德芙巧克力、立顿红茶、联想笔记本……它们都是代表和象征着你存在的符号。

我们在玻璃球和作业本里度过了孤独的童年,港台流行乐是扭开电台最爱听的歌曲,麦当劳和肯德基是最好的犒赏。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是一种生活品质保证,更重要的是,它也许代表一种时髦。当上班长、学习委员、小组长,小红花装点自己,还有大队长小队长中队长的共青团袖标。父辈母辈的铁饭碗并没有让我们对于工作有明确的概念。他们的工作一成不变,他们的工作已经僵化成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从来没有一块自己耕耘和浇灌的职场、事业。

我们和杜拉拉们所面临的世界与老一辈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必须权衡生活与工作,致力于在瞬息万变的社会找到一个自己的立锥之处,在职场的红茶与生活的清汤之间,在公司的律令与生活的爱情之间,杜拉拉是做得很好,徐静蕾也是。
在世界上,职场与生活,除了我们思维领域或科学技术达不到的我们解决不了,其他问题没什么不可商量的。一定有一把钥匙,或是一个通道可以把两边的门打开。只是,有时候双方都把钥匙当宝贝藏起来。事实上,你藏自己的钥匙不让人进,你也出不去。杜拉拉所做的一切,不过是站在局外,掂量一下两边的底限,找把钥匙,给两边建个通道,然后各取所需。这是她成功的原因。职场与生活的平衡。在You
Deserve it与whatever之间,你做出的选择至关重要。

片中随时可见的植入式广告商之一的联想公司有一个著名的slogan,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那么人类失去杜拉拉,职场将会怎样?
但是我发现这是一个无需忧心的问题,杜拉拉们总会如雨后春笋般一茬又一茬得长出来。
比如我那刚高考完的小表妹,已经坐在床上捧着联想笔记本,边上放着立顿红茶,幻想她的外企生活了。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