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3, 2008

想写个程序

最初接触到的系统是win98,高考完后需要查询所去学校的相信,于是在老家镇上开在镇政府旁边属于镇里面核心区域的一家网吧,触电、触网,03年到学校长接触到的系统则是win2000,再过一个年头,遍地都是XP,一直到现在为止,接触到的系统大部分都是windows系列,漏洞、病毒太多了,而且还有不为人知的后门,考虑到linux的安全、高效、透明,在虚拟机上面运行了一段时间的ubuntu以后决定在十一期间将主系统迁移到linux。由于两者是不同的体系,有些东西是不兼容的,windows平台下面的exe文件在linux下面是无法使用的,而且有些格式的数据在linux中是无法使用的,我有不少的exe格式电子书,为了保障今后的阅读,需要转换为一个通用的格式,比如:PDF、TXT格式。PDF格式可以保留阅读时做的标记,txt格式小巧可以作为媒介转化为其它格式,但是直接将exe格式转化为pdf会有困难,没有现成的工具来实现这个功能,所以先考虑实现txt格式,然后txt格式转化为doc格式只需一个批处理命令,然后再利用工具将doc转化为pdf格式,或者直接使用doc格式的文档,于是找到了一个工具,可以将exe电子书转化为txt文本,利用工作之余手动打开电子书,然后将电子书每一章节都转化出来,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这些离我的目标很远,我需要将每本书的章节合成一个整体,手工是不可能的,找到了一个工具,但是处理不了我的问题,因为我的数据太庞大了,这个合并工具必须手动选择对象,不能安装目录进行操作,所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必须自己动手解决,于是想写个工具,而我对计算机语言是一窍不通的,通过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更好的学习、利用计算机。

Sunday, September 14, 2008

残奥之行

9月12部门一行人去鸟巢观赛,感受如下:
1.事不过三
我的习惯是事不过三,就是说做事一般只给自己或他人三次机会,再多就执行起来就比较有难度。赛场的大部分人应该也是这样的,解说员除外。人浪很壮观,当一个区域座椅上的观众顺序起立、举起双臂、欢呼,然后坐下,旁边区域的看台观众就会起立重复前面区域观众的动作,这样便造出了人浪,相当壮观,完全被震撼了我。这样的动作可以重复几次了,不会超过四次,也就是说三次以后已经有不少观众有些腻了,第四次站起来的人相当少,第五次自然就不会有了。三次起立后,第四次传递过来时我就坐着,观察周围人的举动,稀稀疏疏的几个人,到了部分区域完全停止了。但是解说员相当热情,还在呼吁大家,展现热情啥的***
2.高科技
高科技具体的说应该是信息技术越来越强大了,屏幕上面刚刚显示运动员的成绩,解说员马上就说,打破了这啥那啥的记录,这是他本人今年的那啥成绩,一瞬间,这些信息全部告诉了观众。
3.感动
感动,因为一次次的国旗升起,不仅仅是因为五星红旗,更多的是南非等这样的小国,他们的执着让人感动,身在现场感受到的气氛和电视机前完全不同,感染力更强,所以有几次但我看着大屏幕上面的慢镜头回放时,差点落泪。生活属于自强不息的人。

9月12日鸟巢观赛



9月12日领导为大家购了鸟巢的田径门票,部门一行人去感受残奥的激情,去加油、呐喊,由于人多,考虑到相关影响,大伙是分批离开公司的,我作为第二批离开,人生第一次当超级电灯泡,在一对老夫老妻和一对热恋中的年轻人之间夹着,太尴尬了。
观赛的感受先暂且不说,最大的收获应该是知道了南非的国歌与国旗,因为经历了两次南非的升旗仪式,也喜欢上了这首包含热爱的南非国歌与《义勇军进行曲》绝然不同的风格。在wiki上面找到了歌词。链接是:http://zh.wikipedia.org/wiki/南非國歌

God bless Africa

May her glory be lifted high
Hear our petitions
God bless us, Your children

God we ask You to protect our nation
Intervene and end all conflicts
Protect us, protect our nation
Nation of South Africa, South Africa

Ringing out from our blue heavens,
From our deep seas breaking round,
Over everlasting mountains,
Where the echoing crags resound,

Sounds the call to come together,
And united we shall stand,
Let us live and strive for freedom,
In South Africa our land.

上帝保佑非洲

愿她的荣光能振奋得更高
也听到我们的祈祷
上帝保佑我们,你的孩子

上帝我们请求您保护我们的国家
结束每一个斗争
保护我们,保护我们的国家
国民的南非,南非共和国

从我们的蓝色的天堂响起,
从我们的海洋环绕,
在不朽的山上,
在回声的峭壁共鸣,

呼唤的声音不间断的传来,
团结的我们将会挺立,
让我们居住并且努力争取自由,
就在我们的南非,我们的家。

Tuesday, September 9, 2008

胡做非为的历史根源

胡做非为,快一年了,7月份的时候突然对此豁然开朗,发现了其中也有不少学问。
胡做非为不是胡作非为,做是做饭的做,胡是胡乱但是还需要一定的章法,非为是非常人所为。做饭有讲究的人安装现成的菜谱来做,我有一本,买书的时候拿错了,一本1000道凉菜的菜谱,而实际上我是选择的1000道家常小菜,遗憾没有了教科书只好自己胡做了,好在奶奶在世的时候时常看她老人家做饭,时间长了也略懂一二,平生的第一次做饭是煮挂面,小学二三年级那会,在阴雨不断的夏天,某天醒来后感觉很饿,但是没有发现剩下的饭菜,家里没人,没辙,只好自己想法子,最后选择了煮挂面。做的时候很小心,怕做不好被父母训斥,但是做出来的效果及其的差劲,惨象是:一大锅水,很少的面条,上面没有半滴油,面汤是酱油染的褐色,很淡,盛的时候用筷子捞了半天才夹住几根面条,吃了几小口,无比难吃。在我还没来得及打扫战场的时候,奶奶回来了,看见我那囧像,笑个不停,重新给我煮了挂面,还打了鸡蛋在里头,这是故事,农村出来的孩子不少人应该都有类似的下厨经历。
来北京最初的那家公司吃饭睡觉全包,所以吃喝不费心。后来的公司不提供食宿,但是给一定的餐补,这样就有些不便了,中午还好,公司附件用餐方便,有时下班也在附近就餐完毕后回窝,但是周末就有些麻烦了,就餐到还方便但是吃来吃去没了胃口。最后决定自己动手买来了锅碗瓢盆煤气灶是因为有一次部门FB,去了一家饭店,有道干锅很受大家欢迎,吃的快见底的时候有人还不放弃,用筷子在里头捞,最后新大陆被他发现了,里面蹦出一根钢丝球,想想肚子里的东西一阵恶心,于是对其一阵恶斗,然后叫来了服务员,服务员又叫来了值班经理,值班经理在大伙愤怒的眼神下妥协,将那道干锅免费了。痛定思痛决定自己做饭,理由很简单,比外面吃的放心些。
于是在周末凑齐了家伙,开始了胡做非为的生涯。总体来说素菜或者半荤半素的做的多一些,全荤的除了做过几次鱼以外,什么红烧肉、宫保鸡丁之类的不敢下手,第一是:成本,第二是:要求高,第三是:饮食习惯不同,老家的一些做法在这边找不到辅料,比如:老家用土豆裹上大米粉,然后再最上面放上同样处理过的肉片,可以放在蒸锅里蒸,最后撒上葱花,浇上一点醋,相当的好吃,同样还可以用来做排骨、鸡,但是这边超市找不到大米粉(老家是自己拿去磨房摩的)但是鉴于目前的水平,以后会尝试做些全荤的东西,比如:鸡汤,排骨汤。以前胡做的方法是将好几样的菜东一点、西一点放在一起胡炒,N合一的搞法,而且是胡搞不讲究搭配,喜欢的、能吃的都放在一起,后来公司的内保阿姨说她也是这样只,只不过她一家好几口,在此基础上还会做几道其它的菜,我是单干,没啥需要多考虑的,胡做就胡做吧,做好做坏都是我这张嘴。七月份的时候正在吃饭,有一朋友发来短信询问我在吃什么?看着碟子里面的菜,叫不上名字,四不像,而实际上生活中的四不像是麋鹿,但是既然有人关心,就得给个说法,思索片刻回复她《胡做非为》,但是没给她解释,因为肚子还没有填饱,如果她想知道详细内容吃饱了再给她详细说明也不迟,果不其然她又发来了信息,询问什么是《胡做非为》,她很想尝尝,饭后给她详细说明,也就是开头所说的那段内容。在回复的时候,也在思考平时的做法,其实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习惯,比如油腻的东西可以搭配适当的土豆,水分多的可以搭配适当的粉丝,水分少的可以搭配些许水分多的比如白菜叶,加上胡萝卜或者红椒色觉很好,这样就和谐共处了,单纯的往菜里头加水或者将水分烧干作出的菜内容单一,而且不是充分使用原料原本的优势,但是组织好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胡做非为,除了需要细心搭配外,还要有刀工、火工这些内功也不可缺少。

Monday, September 8, 2008

我是被蛤蟆吓大的

有人天不怕,地不怕。但是我不行,有一怕-蛤蟆,只要看到活体、尸体、仿制品就起鸡皮疙瘩,浑身寒颤,恶心,晚上作恶梦。昨天下午出去买东西,马路边有不少积水,绕着行走的时候突然视线里出现了一只趴着的大蛤蟆,昂着头张着嘴,而且还有血迹,应该是在穿越马路的时候被无情的车轮辗了,由于我的步行速度快,发现它的时候离我只有2米之遥,近视眼的我居然把这个残像看得很清楚,顿时打了个寒颤,一阵恶心,半夜就做恶梦,吓醒了一看手表不到四点,躺下后反复半天才睡着。
对于这种情况,心理学形容是:过敏,需要脱敏治疗,而脱敏则是用对患者过敏的事物去刺激他,俗一点说就是用过敏的东西一点点的恶心患者,恶心透了以后就不会在恶心了,我没敢去见心理医生,因为第一人应该有点畏惧的事情,第二我怕更加过敏,以后听到这个名词都会起反应。我父亲胆子大,什么都不怕,我母亲怕蛇,也是从小就怕起。昨天在看一个blog的时候发现他也怕蛇,而且更加过敏连图片都不敢看,而我只是害怕蛤蟆的活体、尸体、仿制品,谁要是突然拿着东西来吓唬我,我会面色苍白吓得半死不活,痛苦太痛苦了。这段痛苦的经历来自于上小学2年级的暑假,和堂兄等人在他们家的池塘里面摸鱼,一群人把浅浅的池水搅浑里,鱼呛得不行了,而后活捉。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缺乏经验所以摸了半天一条小鱼都没有抓到,懊悔之中决定一定要抓一条大的证明一下,后来发现在池塘角有个很大的水圈一直在活动,应该是条大鱼,趟了过去后双手用力抓了下去,一下子就逮着了,软绵绵的还在手中动弹,兴奋的叫了起来:“我抓了一条大鱼”,可是当我的把这条“鱼”拿出水面的时候,才看清了它的本来面目,原来只是一只大蛤蟆,大的出奇。首先看到的是他的肚皮,而后是脑袋、眼睛,在手中挣扎的面目很是恐怖,害怕它随时会咬我一口,但是我在那一刻吓傻了,还把它抓在手里,在堂兄他们的叫喊下才把大蛤蟆扔到了浑浊的池塘。而我腿已经不能动弹了,站在水中一动不动,堂兄他们把我背上了岸,我就抱着一颗大树发傻,任何动静都会怀疑是蛤蟆来咬我。从此对蛤蟆就是避而远之,如果视野里突然出现这个就会起反应。
PS写这个回忆的时候,打了个寒颤。

关于我收藏文章的说明:

对于好的事物,凡夫俗子都有占有欲,这一点我也不落俗套,收藏这一点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取之有道,用之又道才行。
我喜欢收藏一些文章放在blog,因为这是一个备份,谁能保证若干年后还能看到这些收藏的文章,网络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信息,但是也有很多信息在丢失,搜索引擎虽然很智能,但是也不能保证与我的需求完全一致,搜索某个关键字,一下子就蹦出成千上万的结果,而这里头有不少同质的信息,从结果当中筛选是件费时费力的工作,还不如平时将撞到枪口上的自己动动手,贴到这里比较稳妥,除了自己可以欣赏,也许某一天有人来阅读我的这个blog也会进入其他们的眼帘,这就好比有朋友到了我家,然后去到我的藏室溜达一圈-鉴宝。但是我尊重作者的权利,除非有特殊声明不让转载,我收藏文章都是这样做的:1.在开头写明来源、出处、相关的链接;2.收藏的原因;3.不演绎作品;4.打上“收藏”的烙印;此做法保留了原著的信息,就像一本出版发行的书有着详尽的出版信息,但是我没法确定文章的原始作者,因为现在的网络很多人缺乏礼仪,随便复制他人的作品,而且不做任何详细说明,将原创的信息淹没了。古人收藏书画会盖上相关的印章,留给后人的除了能知道原创之外,还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流传过程,而今人,不少人都不讲究这些礼仪、套路,疯狂的粘贴,结果就是搜索到的结果同质、重复,制造了一堆的无用信息,对创作者也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收藏:《小右的愤怒与忧伤》

关于29th Olympic Games各有说辞,8-9日在reader当中就有朋友分享了这个文章,读后拍岸叫绝,和前面的吃饺子的问题是同样的手笔,喜欢,超级喜欢,收藏之。

作者:宁财神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1993d00100a990.html
原文如下:

小右的愤怒与忧伤

  小右是北方人,他的家乡从前是农村,后来改成县,前年改成了地级市。小右的身份从农民改成居民,家里高兴了好一阵子。
  小右念书不错,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考上大学那一年,家里美得不行,村支书决定,敲锣打鼓把他送上火车。那时候,小右也没觉得有啥不妥,心中认定:尊重知识,就意味着家乡还有希望。
  去年春节,小右带着城里的女朋友回家过年,亲历了一场大规模的庙会——为了发展旅游,村支书决定打民俗牌,以后年年办庙会,大家折腾点没关系,只要能获得外面的关注,与尊重,能发展村里的经济,劳民伤财也在所不惜。
  城里来的旅游者,在庙会上高兴的不亦乐乎,这些景象,在城里哪还见得着啊?
  过个热闹的春节,对城里人来说,早已是可望不可及的事。资金倒还好办,主要是人,上哪儿凑那么多过年不回家包饺子的人呐?
  城里来的小右却始终高兴不起来——土、俗、愚昧无知,不尊重个体权利,浪费纳税人的钱财……
  基本上,小右从大学学到的大词,全都用到上头了。在一旁看着女朋友开心的笑脸,小右由衷地认为,她在看一群狂欢中的动物,一想到自己曾经是动物中的一员,小右的自卑心顿时爆棚,由此引发的怨毒评论,让女朋友着实吃了一惊——过个热热闹闹的年,有啥不好?难道非得在大过年的时候,穿着破衣烂衫上街乞讨、哭诉,才算过年?
  小右指出,这些都是假民俗,其实我们平时不这样,我们不土,我们这儿,人人都知道刘德华。
  女朋友说:so what?好不容易办个庙会,横不能给办成圣诞晚会吧?
  小右又说:你知道这场庙会糟蹋的资金可以救济多少穷人吗?
  女朋友说:如果这场庙会带来的旅游收入,与各种产业投资,能大大超过糟蹋掉的钱,为什么不花?让外面注意到这里的存在,注意到这里的投资环境,难道不是件好事么?
  小右急了:你难道没发现,他们不尊重人权,家家户户都被迫上街耍把式,抖空竹,被迫踩高跷,村里唯一的一条柏油路,都不让走车。
  女朋友说:如果这条路天天都让走车,也许,多年以后,天天都没有一辆车可以走。
  那一瞬间,小右还有许多牢骚可以说,但他忽然发现,再说下去,女朋友可能随时会暴怒,卷铺盖走人,小右被迫闭了嘴,无奈地跟着她一起观看庙会,终于等到夜里,满天烟花的时候,小右非常疑惑:小时候看烟花,高兴的不行,这才几年,怎么会毫无感觉呢?
  过了几年,单身的小右在夜空里看到很多烟花组成的大脚印,又是满腹牢骚,刚起话头,却沮丧地发现:身边已经没人在听了。

PS观后感:看前文是不知其云,直到结尾才亮剑,笔锋犀利无比。29届夏季奥运会已经尘埃落定,金牌拿了不少,国人兴奋,洋人眼红,国外就搞奖牌排行榜,老外的思维确实不一样。奥运前夕我就不喜欢奥运了,因为越来越闹,但开幕式还是很有兴趣的看了,主要是为了解事实更好地发表观点。中国人爱面子,而且死要面子,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于是想着法子证明自己,于是乎放了如此多的烟花,邀请如此多的官员,花了如此多的RMB......,当赞美之词送给东道主的时候,谁知道这是真话还是麻醉剂让你继续沉睡、沉寂在这“巨大的成就感”中呢。

收藏:《吃饺子是否应该蘸醋?》

 
昨天在reader当中翻阅朋友的共享,因为有很多没来得及细看,就被我标记为已读实在有些遗憾,然后发现了这个文章,很好,很有教育意义,故收藏之。


作者:牧首湖畔  
凯迪网络链接: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125f743c669badda

吃饺子是否应该蘸醋?

  据说在一个村子里,人们吃饺子是从来不蘸醋的,原因很简单,村里人见识短,不知道世间还有醋这么一个东西。
  这种糟糕的局面存在了很长时间,终于,一个打工者回到了家乡,告诉大家,吃饺子应该蘸醋。
  村长听了这样的话,感觉不太好,因为他冥冥中感到,吃饺子蘸醋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至于这个“大逆”如何“不道”,他也没有什么把握,于是召开了村委会,集体商议吃饺子蘸醋的问题。
  于是,村里的人开始发言。
  东村口的老张头说:“我们吃了好几辈子的饺子,从来是不蘸醋的,历史已经证明,吃饺子不蘸醋是正确的。”
  西村口的老王头说:“吃饺子蘸醋的问题, 实际上是一个哲学问题, 我们必须要弄明白,我们吃的是饺子, 还是醋,假如我们蘸了醋, 吃的还能是饺子吗?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慎重!”
  “ 孩子他爸说的对!”老王头的婆娘也插了进来:“醋这个东西,我早就听说过,你们知道吗?‘吃醋’可是挖苦人的词儿,假如我们吃饺子蘸了醋,那么我们实际上就是在吃醋,别村的人会笑话我们的,我们村这么多年来,虽然穷了些,但是为人方面谁也不能说咱的不是,咱们可不能为了这点事把人丢尽了啊。”
   南村口的老郭头抽了一口旱烟,默默地点了点头,说:“嫂子的话在理,蘸醋的问题,可是个原则问题,只要我们开了口子,今天让大家蘸醋,那明天,是不是还有人要蘸韭菜花啊?是不是还要就着大蒜啊?源头把不好,我看早晚要出乱子!而且,退一万步来讲,醋这个东西,是花钱买的,我们村那么穷,连温饱都没有解决,怎么能又开始吃醋呢?”
  北村口的老赵头听到这里,拍了一下巴掌,顺便往地上啐了口浓痰,说:“没错没错!外乡的东西,都他妈不是东西,饺子是什么?俺们祖祖辈辈吃了多少代?外边的人整出个蘸醋来,我看他们就是在侮辱我们村的文化,这就叫他妈的‘文化侵略’!我看我们不仅应该不蘸醋,还应该抵制、抗议,明天俺就带着俺们家二娃子、三娃子到村口举标语去,表明咱们村的立场!”
  村长听了大家的发言,定了定神,开始了长篇大论的总结。
  村委会的会计是大会记录人,他的记录是这么写的:“村长同志在发言中肯定了几位长辈的意见,他指出,蘸醋问题,是一件事关全村百姓福祉的大事,需要全体村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事实已经证明,在现阶段,本村百姓不适于在吃饺子的时候蘸醋,这是由本村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组成、价值观、历史传统所决定的,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但是外乡却并不太平,在涉及到外乡文化的问题上,必须要慎之又慎、提高警惕、坚持原则。吃饺子是生存权的体现,如果连饺子都吃不上,又何谈蘸醋?本村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温饱问题,不是蘸醋问题,因此村委会决定,不允许本村人在吃饺子时蘸醋,也不允许醋、酱油、韭菜花、大蒜等物流入本村。
  同时,村长要求各村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好对本村村民的教育、引导工作,要告诉他们,蘸醋是外乡人的生活习惯,本村的人如果照搬外乡的那一套,就一定会出乱子,本村的几百年来的发展成绩,就会付之东流,众所周知,世界上只有一种吃饺子的方法,就是干吃,如果有人宣扬“饺子蘸醋论”,那么他就是别有用心,我们就要团结起来,坚决抵制,决不姑息纵容!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关于吃饺子蘸醋的争论,就再也没有人提过,全村又安定和谐了起来,村委会后来又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专门审查外乡来的东西,从臭豆腐到芝麻酱,全都未能幸免。
  几年过去了,报纸、电视、互联网已经在村民之间普及开来,但村委会仍然坚持不让村民吃醋,20多年过去了,他们终于实行了一项新政策——允许村民吃饺子的时候蘸黄酱——这件事在村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村里的会计还在从事着他的老行当,在村口的公报栏里,老会计激动的写道:
  允许吃饺子蘸黄酱,表明了村委会融入社会潮流的决心与信心,显示了村领导的自信与魄力,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体现了我们村勇攀高峰、搏击风浪的勇气,村领导们——不愧是时代的弄潮儿!
  在那时,北村口的老赵头仍然健在,看到这样的局面,不禁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一代不如一代”,老当益壮的他,仍然带者二娃子、三娃子到村口举起了标语,坚决抵制吃饺子蘸黄酱。
  “英雄啊!真有气节!”
  村民们看到如此壮举,纷纷夸奖起来...

PS观后感:这个文章,蕴含很深,文笔幽默,反讽到位,让我想起来前不久看的宁财神的一片文章,有着同样的味道。

Sunday, September 7, 2008

失败的shopping

月末购买的手表使用了一周,感受如下:
近期经常忘带手机,而目前手机对我而言最重要的功能不是通讯,而是报时,所以决定买块手表。30日跑到西单买手表碰上了天王搞活动,平时760元的一款手表:GS3570S,只需169元相当震撼,抵挡不住诱惑,但是还是转了其他的品牌的柜台,还有一款依波的打完折后近270元,而我的消费上线是300元,不打算多花几个子,选来选取最后选了天王GS3570S,理由是品牌比依波大,多花那些钱有些不值,而我购物卡消费完后还可以剩下几百块,下周末可以继续shopping。可惜算错了,一个礼拜下来,手表表盘、表带有磨损的痕迹,而购物卡里面剩下的260多块钱由于八月底到期全部给自动扣除了,反思起来还不如当初把购物卡里面的400多元全部用在手表上。看来还是古训有理:便宜莫贪,打折的东西以后不能随便买了,要买也得对它有所了解再出手,否则和这次的手表一样。

搞不懂梁静茹新歌之《昨日情书》

很久没有用电驴了,因为最近基本上在巨鲸下载正版音乐,而以前主要是用电驴下载音乐之用,今天运行电驴后先更新升级完毕,然后打开了主页,乖乖还不错发现上面有梁静茹的一张CD,而且是新发行的,梁静茹的曲风我还是喜欢的,不用犹豫直接点击下载,====,最后解压,试听有些歌还不错比如《知足》,但是当听到《梦醒时分》脑子里便有点懵,这不是邓丽君的歌吗,怎么翻唱成这个样子,等到听到最后一首《昨日情书》更加懵了,把:无言花/红豆/记得/情书,这几首歌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新歌了,表达的啥主题,这是恶搞吗?我是个俗人,不懂艺术,也不懂王菲等人,但是学友的《情书》还是懂得其中的味道的,因为时常听,也喜欢学友表达出的感觉,但是梁静茹这个就搞不懂了,还没听完就觉得恶心,搞不懂,搞不懂,还是先做几个俯卧撑再XXSSSB(洗洗漱漱睡吧)。

附上喜欢的学友版的《情书》歌词

情书
作词:姚若龙 作曲:戚小恋 编曲:屠颖

你瘦了憔悴得让我好心疼
有时候爱情比时间还残忍
把人变得盲目 而奋不顾身
忘了爱要两个同样用心的人

你醉了脆弱得藏不住泪痕
我知道绝望比冬天还寒冷
你恨自己是个 怕孤独的人
偏偏又爱上自由自私的灵魂

你带着他唯一写过的情书
想证明当初爱得并不糊涂
他曾为了你的逃离颓废痛苦
也为了破镜重圆 抱着你哭

哦 可惜爱不是几滴眼泪 几封情书
哦 这样的话 或许有点残酷
等待着别人 给幸福的人
往往过得都不怎么幸福

哦 可惜爱不是忍着眼泪 留着情书
哦 伤口清醒 要比昏迷痛楚
紧闭的双眼 又拖着错误
真爱来临时 你要怎么留得住

Thursday, September 4, 2008

今晚我的Google chrome崩溃了一次

今天对于广大的Google用户来说值得纪念的一天,因为Google发布了浏览器,之前只是看过只言片语,但是没有太多的关注,只是在发布倒计时开始,这个消息才广为传播,昨晚等到了12点还不能下载,今早上班后下载了一个尝鲜,简洁的界面,使用起来还有些不上手。reader当中已经有不少评论了,有意思的是晚上在浏览笑来老师的blog兴趣正当的时候突然发出警告声,一下子弹出来对话框,然后关闭了,重启后一片空白,突然的变化吓了我一跳。不是说不会崩溃吗?即使崩溃也只是一个页面坏掉,为啥子我是整个都崩溃了,从其用户试用也没有我这遭遇,难道是提醒我该去买几张彩票不成??哪怕是,我也要放弃,因为遇到这种事情简直比买彩票中了2000万还难得啊

Monday, September 1, 2008

读万个博,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前人的教诲,但是当今的网络发展,我觉得这句话应该改为:读万个博,行万里路。
自文字出现以来,大部分的信息记载、传递都是依靠各种载体实现的,从甲骨文开始直到最后的纸张,虽然有的民族是依靠口叙传递的,但是相对文字记录而言有很多的缺陷,容易丢失、失真。
网络的出现使信息的传递、保留又多了一个新的途径,只要把相关信息电子化后放到WEB上面就可以获得很好的传递,理论上讲只要还有一个副本在就不会永久性的丢失,但是谁能想象100后我的这篇文章还能存在WEB上吗?也许那时的WEB已经不是2008年9月1日时的这个情景了。
自八月初开始,渐渐迷上了blog,尤其是独立、专一、有些历史的blog,这样的blog就像一本有意思的书,随便翻开其中的一片总会有收获。人的经历有可能完全相似,但结果不可能完全相同,因为主观能动性也就是每个人的思想不同,结果自然而然不同了。blog记录了他们的成长道路,苦辣酸甜都有,作为读者只有仔细的翻阅才能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对于技术性的blog来说,里面的技术文章都是来自于他们的实践,参考性相当的强。
不管怎么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网络大行其道的年代已经有些不太适宜了,读万个博,行万里路倒是还确切。